大庆油田:从“极限”开采到“无限”可能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5-11-17 11:20:13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以水驱开发筑牢原油稳产根基、以多元布局推动天然气持续上产、以新能源发展激活绿色转型动能,勇当能源保供“顶梁柱”――  

“师傅,快看!这口井的含水指标又降了。”11月4日一早,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地质研究所动态室助理工程师李洋拿着刚打印的生产报表,快步走进主任李国一的办公室。

看着报表上的数据,李国一露出了笑容。这几年,师徒俩参与攻关的北二西水驱示范区块,426口井日产油量稳定在675吨,含水率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这是大庆油田水驱开发向更细、更精、更高效维度迈进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以来,大庆油田牢记重大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公司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扛起能源保供“顶梁柱”的使命。通过从特高含水中“挤”出更多油、推动天然气产量实现“跳级式”增长、将绿色能源请进“能源朋友圈”等举措,大庆油田正全力构建多能互补的产业体系,开启一场深刻的能源结构变革,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持续展现硬核价值。

从95%高含水到0.2%低增幅

水驱硬核攻坚

“当综合含水率达到95%,油田进入‘后油藏’开发阶段,水油比达到19:1,就相当于水中找油,同时剩余油呈现出‘高度零散、局部富集’的状态。”大庆油田开发事业部党总支书记赵云飞坦言,这正是“十四五”之初,大庆油田面临的开发困境。

水驱作为贯穿大庆油田60余年开发的核心主线,其产量关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本盘”。5年来,大庆油田持续发挥水驱“压舱石”作用,以技术创新为“利刃”,构建“地质-工艺-管理”一体化协作网,以17个精准开发示范区打造水驱“新样板”;启动“0.1吨工程”,让每口井都有“增油账”;锚定三大增油措施,推动增油方式从“拼量”转向“提质”;探索“全层饱和注水,分层控液采油”和“井下油水分离注采开发”2项新技术,以应对油田未来含水率提升的开采挑战,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年均实施注水调整1.06万井次,通过措施年均增油86.2万吨,并将年均含水上升值控制在0.2个百分点以内,水驱年均产油1860万吨以上,占全油田产量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为高含水油田的“极限”开发探索出新路径。

除坚守水驱主阵地外,大庆油田还多点突破、多领域拓增量:二类油层化学驱技术有了新突破,力争把采收率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化学驱后和三类油层年产油量突破百万吨;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实现从“探明储量”到“有效开发”的快速跨越。

从50亿立方米跃升至60亿立方米

天然气量质齐升

11月15日,寒意渐浓,采气分公司四站储气库巡检人员认真检查着压缩机装置运转情况,天然气经过增压后上载管道,一路温暖龙江大地。这幕冬季保供的日常,正是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跃升的缩影。“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稳定增长,2021年迈上50亿立方米台阶,2024年跃升至60亿立方米,以稳定气脉夯实发展根基。

作为能源保供的关键一极,天然气业务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大庆油田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更是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其产量持续攀升,得益于“老区挖潜”与“新区突破”的双轨并进。

面对松辽盆地深层气藏地质复杂、开采难度大的挑战,大庆油田坚持地质理论创新,构建了“精细描述―高效钻采―立体改造”一体化技术体系,成功唤醒了深埋地下的“沉睡”气脉;与此同时,将大庆川渝探区作为天然气上产主战场,通过深化老区挖潜、优化零散气管理等措施持续释放试验区产能,累计产气量已突破40亿立方米。

储气库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地下粮仓”,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基石。“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全力推进储气库高效建设与运营:国内首座地下储气库――喇嘛甸储气库创新“三到三控”精益管理模式,确保稳定运行;四站储气库精准调控,筑牢调峰保供防线;国内首座火山岩气藏型储气库――升平储气库顺利开钻。如今,随着大庆油田“地下粮仓”注采能力持续升级,其3亿立方米工作气量充分释放,绿色能源正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千万家。

从“1”的突破到“N”的见效

新能源赋能跃升

光伏板铺成“蓝色海洋”,风机叶片随风转动,热泵站深挖地热输送暖流……这5年,大庆油田变了样:从“一油独大”到风、光、地热齐上阵,多能互补的新图景铺展开来。

2021年,新能源成了大庆油田“发展接续力量”的主导产业。大庆油田像抓油气业务一样抓新能源,从30天建成首个光伏先导试验工程破题,到组建专业团队搭建运营管理体系,再到科学布局风、光项目,探索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有效路径,步步扎实有力。

在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区,18台风机与13万块光伏板正持续“捕风驭光”,已累计节约标煤14.8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83万吨。遍布大庆油田油区的106万千瓦自消纳项目已陆续进入收官阶段,2026年全部并网后,每年将发出绿电超20亿千瓦时。截至目前,大庆油田在建在运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达328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超过22亿千瓦时。

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庆油田正全面构建“化石能源低碳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终端用能电气化、多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管控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昔日单一的油井,正与风机、光伏板、无烟站库等连缀成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图景正徐徐展开。

当每一吨油、每一方气、每一度电都成为“大庆油田正青春”的生动注脚,这次“多能互补”的转型深耕,正以最质朴的实践,诠释着中国石油工业对能源保供的坚定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