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描绘石油煤炭“双达峰”下的碳排放图景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5-11-07 16:39:36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建议》提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近日发布的2025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报告)也认为,全球石油与煤炭需求将于2030年左右达峰。展望报告还就碳排放的发展轨迹提出了两种预测情景,即当前路径情景与低于两摄氏度情景。

当前路径情景是指全球能源系统与当下发展趋势大体一致的路径,着重考虑已生效的气候和能源政策。在此情景下,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前大致维持在当前水平,随后逐步下降。到2050年,碳排放将比2023年的水平下降约1/4。

低于两摄氏度情景则探讨了2050年前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远低于两摄氏度的情况。在这一情景下,到2050年,碳排放量将比2023年减少约90%。该情景假定政策大幅收紧,同时伴随社会行为和偏好的转变,两者将共同推动低碳能源的更快普及和能源效率的更快提升。

石油、煤炭需求“双达峰”

在当前路径情景中,2030年前石油消费量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逐渐放缓,到2035年将维持在8500万桶~1亿桶/日。需求的增加主要由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推动。2035年后,石油需求将持续下降,到2050年将降至4500万桶/日。降幅主要由中国和发达经济体推动。

在低于两摄氏度情景中,石油需求下降出现得更早且幅度更大,到2035年将略高于8500万桶/日,到2050年将略低于3500万桶/日。这一下降趋势地域分布比较广泛:2035年前由发达国家和中国引领,2035年后其他新兴经济体需求也将加速下降。

石油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路面交通用量大幅下降。2023年,路面交通运输的石油用量占石油总消费量的40%。未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推动路面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但这一增长被路面车辆能效提高和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所抵消。

在当前路径情景中,路面交通运输的石油用量到2050年将略高于2500万桶/日,与2023年相比减少约1500万桶/日;而电动乘用车和卡车数量将从2023年的约4000万辆增至2035年的4.8亿辆,2050年将达到14亿辆。

在低于两摄氏度情景中,路面交通运输的石油用量到2035年将降至约3500万桶/日,到2050年将低于1000万桶/日;电动乘用车和卡车数量将增至2035年的5.6亿辆、2050年的21亿辆。

全球煤炭消费量将在2030年前达峰,随后将持续下降。这一趋势主要受中国发电领域煤炭用量下降推动。

在当前路径情景中,全球煤炭消费量2030年将开始缓慢下降,到2035年将减少5%以上,之后煤炭消费降速将加快。到2050年,煤炭需求将进一步下降30%,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将从2023年的近30%降至15%。

在低于两摄氏度情景中,煤炭消费下降更明显,到2050年将减少约85%,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将降至5%。其中大部分下降将来自中国,煤炭用量将下降约20%,其中60%发生在电力行业,燃煤发电占比将从55%降至30%,被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所取代。与此同时,由于钢铁和水泥产量下降,工业煤炭用量也将随之减少。发达经济体的煤炭用量到2035年将减少近40%,也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相比之下,印度煤炭需求更具韧性,预计将增加40%。印度和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全球主要煤炭生产中心。

全球能源系统将持续电气化

随着石油和煤炭需求的达峰和逐步下降,全球能源系统电气化程度也将逐步提高。2050年前,全球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得益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逐步取代燃煤发电,全球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将有所下降。

在当前路径情景中,到2035年,全球电力需求将超过4万太瓦时,较2023年增长逾40%。这一增长主要受工业和建筑业需求增长的推动,这两个行业目前合计占用电量的95%左右。到2050年,电力需求将达到2023年水平的近两倍,其中交通用电将成为主要推动因素。电力需求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预计2023年~2035年,中国电力需求将增长5000太瓦时,占全球发电增量的4%。印度的增幅将超过1500太瓦时,较2023年增长85%。绿氢生产也将对电力需求做出重要贡献,到2050年,其在用电总量中的占比将略低于5%。

在当前路径情景中,未来十年,电力在全球终端能源使用中的重要性将持续提升,约占终端消费总量增长的2/3。此外,2050年前,全球电力系统碳排放量预计将下降约1/3。2023年~2050年,发电平均碳强度将下降约2/3,主要得益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急剧上升,燃煤发电占比下降。

在低于两摄氏度情景中,电力需求将加速增长,工业和交通行业的电气化进程均快于当前路径情景,到2050年,两者合计将占需求增长的60%。而电力需求高于当前路径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绿氢产量的增长,到2050年,绿氢将占总用电量的15%。与此同时,到2050年,电力在终端消费总量中占比将超过50%,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占全球发电总量的70%。此外,电力系统的碳排放量将降至10亿吨以下,降幅约95%,全球电力系统几乎将实现全面脱碳。

低碳氢与CCUS将发挥重要作用

低碳氢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将对两种情景的碳排放轨迹产生重要影响。

在当前路径情景中,低碳氢用量将从2023年的不到100万吨逐渐升至2035年的略低于1500万吨,到2050年低碳氢需求将达到每年7500万吨。其中约一半需求用于替代作为原料的灰氢,另有1/3用于交通运输行业,生产氢衍生燃料,以及直接用于重型长途公路运输。

在低于两摄氏度情景中,低碳氢需求将更显著,并开始用于高温加热领域的脱碳,如钢铁生产。此外,低碳氢还在部分电力系统中提供长时储能和可调度电力。到2050年,低碳氢总需求将达到每年3.5亿吨。

在当前路径情景中,CCUS部署规模有限,到2035年,每年仅捕集不到1亿吨二氧化碳,到2050年每年将捕集不到10亿吨二氧化碳。

在低于两摄氏度情景中,CCUS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加速脱碳的政策力度更大。到2050年,预计每年能捕集约60亿吨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