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公司组织优秀缅籍员工赴华交流侧记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5-10-23 14:38:08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跨越山海,同心同行。10月20日,中油国际管道公司的会议室内,缅籍员工妙丹达正向同事们展示一组摄影照片:烟雨朦胧的杭州西湖,横贯山野的油气管道,整洁有序的综合能源站……引得同事们连连赞叹。
在此之前,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缅油气管道公司举办了“2025年优秀属地员工赴华参观交流”活动,包括妙丹达在内的13名缅籍员工赴昆明、杭州、苏州、上海、北京5地开展为期10天的学习体验。本次活动以“石油相连?胞波共进”为主题,致力于拓宽员工国际化视野,为能源通道的安全运行与两国友好合作注入新活力。
技术共鉴
“中国方案”融入属地实践
在云南石化中控室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数据实时跃动。来自曼德勒调控中心的左平专注地观察着IPC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当了解到这套系统每小时可节约燃料气80立方米,相当于一户当地家庭全年的用气量时,他由衷地赞叹:“如此复杂的装置竟能兼顾高效与环保,这是技术与智慧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监控系统、智能支付平台、无人值守设施……作为集油、气、电、氢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站,江苏销售的花桥综合能源站展现了中国能源终端运营的前沿水平。来自曼德勒管理处的通家浩感叹:“这里展现了未来加油站的发展方向。”
参访过程中,缅籍员工对中国石油在绿色能源与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些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回缅甸,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通家浩说:“希望未来缅甸也能建设这样的能源站,让更多人享受到智慧能源带来的便利。”
文化互融
夯实“胞波”情谊的根基
如果说技术交流是合作的骨架,那么文化互鉴就是联通心灵的血脉。在中油国际管道公司总部的交流座谈会上,00后员工王焕宝激动地表示:“亲眼看到管道从构想到运营的全过程,我为能在这条‘丝路金桥’上贡献力量而自豪。”这番话道出了众多缅籍员工的心声。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中华文化沉浸式体验环节,让员工们在行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典雅精致的苏州园林,到现代繁华的上海外滩;从历史厚重的北京故宫,到雄浑壮丽的万里长城……每一处都让学员们流连忘返。
在复旦大学的讲堂上,一场“中缅文化”专题讲座为来自仰光办公室的素素莱打开了新视野。她感慨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开放包容,让我深受启发。”漫步于苏州园林时,来自曼德勒管理处的康明则感受到了与缅甸相通的传统建筑理念。这份文化共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中缅之间深厚的“胞波”情谊愈发牢固。
成果转化
“软联通”与“硬实力”协同并进
回国后,缅籍员工在华所学很快在实际工作中落地见效。9月19日,中缅管道G18阀室的通信机柜突然发出高温警报。关键时刻,曾赴华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的康明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迅速投入抢修工作。从光纤清洁、模块更换到链路测试,他熟练运用在中国学到的检测技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操作,迅速排除了故障,保障了管线的正常运行。
这并非个例。曾参观江苏销售花桥综合能源站的通家浩,对该站的安全设计与节能材料应用印象深刻。他说:“我一直在琢磨,如何把这些先进的技术理念‘嫁接’到我们的实际运营中。”
自2018年启动以来,优秀属地员工赴华参观交流活动已成功举办4届。其间,一批批曾赴华交流的属地员工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在曼德勒调控中心,新聘任的值班调度长大多由这些员工担任;马德岛等沿线各站场,也陆续配备了曾赴华学习的副站长。随着曼德勒调控中心实现全天候双语调度,这批属地员工已然成为守护能源通道安全的中坚力量。
中缅油气管道公司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先导示范项目的运营者,在推动能源合作的同时,更致力于搭建人文交流的桥梁。目前,公司属地员工比例已超过86%,他们正成为传承中缅“胞波”情谊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