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参加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侧记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5-09-16 10:55:59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金秋九月,天朗气清,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成功举行。本届服贸会集中呈现了人工智能、绿色创新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彰显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新”“绿”“智”成为贯穿本届服贸会的关键词。
在以“绿色生产力赋能地球家园”为主题的环境服务专题展上,“全产业链一体化”沙盘模型、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切割手套……中国石油的展台聚焦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趋势,通过一系列硬核科技与场景应用,勾勒出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生动图景。
数智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能源样本”
步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模型。今年2月,中国石油宣布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深地塔科1井于10910米处胜利完钻。一系列配套创新成果的涌现,为开发超深层油气资源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技术保障。
不远处,两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某企业的负责人正在炼化展区前驻足拍照。“我们是带着采购清单来的。”其中一位负责人指着展台上的新材料产品说,“核心技术是关键。中国石油在化工领域的技术非常先进。我们正在规划建设第二期、第三期炼厂,这次来看展就是为了开拓技术思路、寻找合作机会。这个展台就像一个窗口,接下来我们还要具体沟通产品细节。”
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同样亮眼。展台另一侧的巨幅屏幕正在展示中国石油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建设成果。该模型是我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已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分阶段目标,加快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昆仑大模型的突破,展现了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中国石油将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数字科技创新的开放生态。在非油业务展区,基于昆仑大模型创新推出的“闪电仓”即时零售服务和“刷掌支付”消费场景,引得在场观众纷纷感叹:“伸手一刷就完成支付,真是太方便了!”
这些突破的背后,是中国石油从产品“制造”向技术与生态“智造”的转型。从2021年服贸会首次将“数字”写入主题,再到2024年强调“新质生产力”和2025年聚焦“数智领航”,“数字化”探索逐渐深入,展现了中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轨迹。随着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早已不再是“辅助手段”,而是逐渐成为驱动能源服务贸易生态变革的核心力量。
绿动未来
全链条实践的“生态答卷”
面对低碳转型的发展大势,中国石油把握时代脉搏,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技术与精准的趋势洞察,回应着绿色发展的时代之问。
“好香啊!”在“好客稻香有机大米”的展台前,几位观众接过讲解员手中的玻璃罐仔细闻着,清甜的米香扑鼻而来。这款昆仑好客的自有商品,从种植到加工全程遵循有机标准。展台上摆放的哈尔滨寒地黑土样本、“稻花香2号”稻种样品以及有机认证标志,都体现了中国石油在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上的生动实践。
“以这款克东觅力苏打水为例,其水源来自黑龙江五大连池,该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要确保水源地周围1公里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工业污染。”讲解员王文欣向记者介绍,“我们对水源地的保护,其实就是对绿色生产最有力的践行。”
如果说农产品体现的是中国石油在下游产业链的探索,那么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模型,则是其在新能源方面的代表成果。
该方案实现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和绿电长周期存储,为绿氢应用提供了全链条保障,展现出中国石油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的坚定步伐。其中,几组数据十分亮眼――2024年,中国石油新材料产量超200万吨,同比增长49.3%;累计地热供暖面积(含运维)突破5000万平方米;风、光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16.4%,累计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建成26座加氢站、3803座充(换)电站。
公司在油气业务持续增长、炼化新材料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增,连年获评“中国低碳榜样”企业。
自2022年环境服务专题展创立以来,新能源与能源低碳服务、绿色低碳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始终是展会的亮点。今年,展会“绿色生产力赋能地球家园”的主题,进一步凸显了绿色低碳发展这一全球共识。专题展上,“零碳园区”全要素解决方案融合了10余家中外企业的技术。氢能、地热、风光发电、生物燃料等新能源的发展成果,以及多款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等前沿技术成果,展现了能源企业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清晰脉络,而中国石油正是这一转型进程中的生动实践者。
服务焕新
消费新场景的“生活温度”
“之前自驾游时,我就在中国石油的加油站买过咖啡,非常方便。今天才知道这咖啡豆来自云南助农项目!”在展台旁的“好客咖啡”台前,参观者刘先生边品尝边感慨。
如果说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成果代表的是技术“高度”,那么贴近民生的非油业务展区,则体现着中国石油的服务“温度”。
在“人?车?生活”生态圈展区,体重秤与膳食宝塔组合的互动区吸引了不少观众参与。站上智能秤,即可获取身体信息及对应的膳食建议,旁边对照着卫健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以及由昆仑好客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联合研发的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品系列。
一旁的商品溯源识别台前,观众随手放上一件商品,屏幕自动显示其原产地等信息。“我们已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旗下多数自有产品均可溯源。”讲解员介绍道。
“不同于其他专业类展会,服贸会更贴近大众。所以我们希望将高科技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产品。”展台策划人表示。在这场国家级的服务盛会上,中国石油正是以这种方式,让观众在稻香、咖啡香和科技感中,感受到能源企业的焕新与温度。
融合多种元素的新型消费空间,正响应着国家“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的号召。目前,中国石油已在全国建立近2万家便利店,日均服务超600万人次,线上会员达2亿人。通过整合便利店、汽服、餐饮、金融等业态,加油站悄然转型为“生活驿站”,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新”风徐徐,“绿”意正浓,中国石油的展台像一个观察中国能源行业未来的窗口――以“智”提质,以“绿”固本,以“新”惠民,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与百姓生活,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