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一赛六金”激发创新活力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5-05-12 10:21:59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申请立项后,油田工会为我们提供经费支持。项目获奖后,还有奖励。”5月9日,在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507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柳转阳为员工们讲解“便携式污油回收防污染装置”的研发过程。不久前,他的这项成果获评辽河油田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为帮助更多像柳转阳这样的员工成长成才,让更多员工的“金点子”落地创效,近8年来,辽河油田围绕“一赛六金”,进一步推动群众性创新工作。“一赛六金”,即围绕一个主题劳动竞赛,设置安全隐患排查“金眼睛”、合理化建议“金点子”、降本增效“金算盘”、技能操作“金刚钻”、技术创新“金硕果”、“金牌班组”评选,涵盖企业安全生产、创新创效、技能提升等多个领域,旨在将劳动竞赛与安全生产、效益提升挂钩,实现员工技能提升与企业降本增效。

为推动“一赛六金”工作深入开展,辽河油田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在组织上,辽河油田明确公司各级工会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资源投入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员工创新项目、奖励优秀个人和班组;还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一赛六金”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

“以前,我们技术创新的成果和产品大多只能在自己所在的小站或作业区使用。”柳转阳说,“现在,油田工会作为‘娘家人’,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联系安全、采油等方面的专家帮着做安全性鉴定、提出改进建议;做出的好产品由厂里甚至油田公司出面推广,打通了员工创新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大家创新的积极性更高了。”

辽河油田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赛六金”工作开展以来,各基层单位员工积极参与,提出众多合理化建议和降本增效“金点子”。兴隆台采油厂兴二联合站通过优化外输泵组合,每吨液耗气量降低0.2立方米;储气库公司双台子作业区员工提出的错峰注气“金点子”,通过减少用电高峰时段注气量、增加夜间低谷时段注气量,节省了电费。

通过开展“一赛六金”工作,辽河油田为员工搭建了提升技能的平台,一大批一线操作员工在此过程中成长为技能专家。近8年来,辽河油田累计申报创新项目近2000个,落地获奖项目500余个,参与员工7000余人次,为企业创造效益超2亿元。

石油锐评:让员工智慧在创新生态中“开花结果”

基层是智慧的沃土、创新的一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一线员工虽有实践经验,却因缺乏平台与支持,难以将创新灵感转化为实际成果。为将基层的这种“创新雏形”转化为成型的手段、工具,辽河油田积极为员工创新铺路搭台,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专家指导、成果推广“三驾马车”,让员工智慧飞向企业的各种应用现场。

辽河油田的这种态度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要延续一线员工持续创新的生命力,企业需构建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企业要搭建好“三驾马车”,还要在一些“零配件”甚至“外挂”上做好深度文章。

实施“创新合伙人”计划。企业可打破层级壁垒,让技术专家与一线员工组建跨层级创新联合体,针对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问题共同攻关。还可设立专项孵化资金,为联合体的创新项目提供保障,助力创意落地。

建立“创新成果奖励池”。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创新成果评估体系,根据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技术突破程度等指标,将创新成果转化与奖励挂钩,不仅能激励员工关注创新成果的长期效益,而且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创新成果的后续完善工作。

搭建“技能创新交易平台”。企业可开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交易平台,将一线员工的优秀创新成果上传至平台,标注成果相关信息,推动优秀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

基层创新有着深厚的土壤,但需要企业做好相应的激发机制。一旦企业扎实地搭好平台、建好配套,接地气的基层智慧就会层出不穷、泉涌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