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采二“1522”管理法让老区焕发青春
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油藏经营管理五区立足老井,以井组为单元,以水驱降递减为目标,通过强化精细注水,重视潜力层培养和挖潜,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井组稳升率逐步攀升,达到83.02%;自然递减率由2008年的28.5%、2009年的10.46%、2010年的9.43%下降到目前的2.77%,实现了逐年下降的目标;综合含水上升率连续3年为负值,实现了油藏开发的良性循环,原油产量连续三年一年上一个台阶。
“1522”精细注采管理工作法,是该区在油田开展“双新”大讨论中认真总结3年来 “精细注水,精细管理”的油藏经营管理实践,概括形成的推进发展的“变革性的思路与举措”。 “1”是坚持以精细水井管理为中心的细分井组分类管理;“5”是精细注采管理“5个到层”,即认识到层、研究到层、培养到层、挖潜到层、保障到层;“2”是创建两个体系,即创建自然递减分因素控制体系和全员参与注采管理体系;“2”是实现两大目标,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0%以内,综合含水上升率控制在0.5%以内。
坚持抓好“精细注水”,实施动态调水夯实稳产基础
文51油藏是濮城油田的主力开发单元之一,层间矛盾突出,平面储层变化快,长期的注水开发造成该油藏井况损坏严重,平面注采失调,“三大矛盾”加剧,水驱效果变差,开发难度日益加大。地质技术人员针对该油藏开发现状及特点,坚持以水井治理为重点,以现有井网为主体,按照注采井距及储层受控状况,把全区53个井组分为小井距井组、一对一注采井组和复合井组三类,实施油藏切块管理。以井组为单元,以水井的精细调水为重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的注采平衡,夯实了老井稳产基础,有效控制了油井含水率上升速度,老油藏稳产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
坚持做好“五个到层”,完善工作机制保稳产
精细注采管理“五个到层”的基本内涵是,建立“以层为主,以调水为手段”的工作机制,实现注采动态管理,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通过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该区上下进一步理清和明确了精细注水管理“五个到层”的实施方法。
强化资料分析,确保“认识到层”。年初以来,该区为每一个注采井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注采分析“动态跟踪”管理台账,认真执行“日观察、旬分析、月总结、季调查”的井组动态分析制度,实行“油水井日跟踪、注采井组周对比、注采单元旬分析”的管理制度。
精细基础研究,确保“研究到层”。重点是利用“两图一线”强化基础研究。两图是指 “小层水淹图”和“沉积微相图”。一线是指绘制“累计注采曲线”,计算出每个小层的累计注水量。重新认识每个小层的储层发育及平面展布,以相控理论为指导确定水驱方向及水驱波及体积,精确绘制小层水淹图,确定每个小层的水淹状况及潜力分布,实现“研究到层”的目的。
优化水井前期配套,确保“培养到层”。2010年,该区实施水井措施35井次,有效率达100%,增加水驱控制储量25.8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14.0万吨,对应油井16口井见效,年增油1643吨。
实施综合跟踪评价,确保“挖潜到层”。按照措施“四不放过”的原则,筛选合适的工艺技术实施潜力层的挖潜。2010年在实行先期注水培养的基础上实施油井补孔、压裂引效、堵水等措施来提高低效井产能,共实施油井措施22井次,有效19井次,有效率86.4%,油藏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完善注采配套,确保“保障到层”。在注水管理上,该区以提升“水井五率”为手段,即提高水井笼统注水合格率、分注井层段合格率、水井洗井合格率、分层测试合格率和水井措施实施率,确保有效注水,注到层、注够量,延长油井稳产期。
坚持建好“两个体系”,创新精细管理模式促跨越式发展
针对日常生产中的问题,该区不断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穿到了各个工作环节,创建油藏自然递减分因素控制体系、全员参与注采管理,打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模式,使油藏经营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该区通过对3年来油藏开发工作的反思,进一步完善油藏经营管理运营机制,创建自然递减分因素控制体系。在油藏经营管理中,该区职工树立了“像对待孩子一样管好油水井”的理念,牢记“井靠我管理、我靠井生存”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注采管理,深入开展群众性油藏分析活动,让全体员工参与到注采管理中来,保证了油井产量的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