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欲领航全球石油工业回升

www.chinaoilonline.com  2011-01-13 00:00:00

    2010年9月14日,欧佩克正好走过了50年,这也给了评论家一个机会,来衡量该组织所取得的成就。在欧佩克成立的前些年中,虽然各国政府大力提高石油部门的主权控制,但新生的欧佩克仍然在石油市场崭露锋芒。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成员国之间的破坏性冲突成为欧佩克发展的障碍。之后,欧佩克产油国通过国际外交、重新承诺提高数据质量及透明度、与国际伙伴交换信息,重新获得国际认可。

    全球石油工业面临挑战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记忆最深刻的的世界石油工业事件,可能是石油工业国有化运动和阿拉伯石油禁运。但在之后数十年里,欧佩克通过实际行动已经提高了声誉。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佩克迅速行动,果断下令成员国减产石油以应对全球石油需求雪崩。此次石油减产决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足以使国际油价稳定在一个新的范围,即每桶70~80美元。2008年底虽然不是政策微调的时间,但欧佩克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姿态,奋起迎接挑战,前所未有地减产4.2万桶/天。

    此外,在2010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难以实现,取而代之的是全球经济前景更加复杂和石油工业危机重重,这来之不易的石油价格的稳定就显得更加重要。由于需求复苏乏力和库存不断上升削弱了石油工业的基础,稳定国际油价对于欧佩克来说是个不小的胜利。沙特国王明确将75美元/桶作为稳定国际油价的目标,这有助于石油生产商建立能够获得足够回报的“甜蜜点”,从而保护了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工业,同时避免进一步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

    批评者可能对欧佩克成员国能否严格执行该组织的决策产生质疑。当然,对成员国的约束不力多年来一直是欧佩克面对的挑战,直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改变。欧佩克11个成员国对协议的遵守程度往往仅在55%左右。欧佩克高级官员经常呼吁各成员国表现出克制。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历史证据表明,只有当国际油价疲软时,成员国对欧佩克决策的执行情况才有好转。

    由于成员国重新承诺将更好地遵守纪律和削减多余石油产量,不再需要新的正式协议,欧佩克在阻止疲软的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方面更能发挥作用。

    但是国际油价无视美国原油库存增加和经合组织国家需求回升而是稳定在80美元/桶左右。这将给近中期的国际油价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与石油本身并没有关系。

    2010年初,石油生产商预计主要经合组织成员国的GDP到2010年底会一直加速增长,从而支持亚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更快出现复苏。但在现在看来,无论是年初将2010年作为回升之年的预期,还是几个月前的关于“复苏之夏”的议论都是过于乐观。

    虽然很少有人会认为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长期份额将会下降,但需要吸取的教训是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模式必须改变。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辩论只能促进这种石油消费模式加快转变。

    迄今为止,世界石油工业一直在面对一些负面因素,但到底有哪些因素可能触发世界石油工业基本面再次走弱?

    首先,在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出现任何石油需求疲软迹象将动摇业界对全球石油需求预测的信心。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这些地区石油消费的复苏也有助于抵消欧洲石油消费量下降以及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次,美元疲软有助于稳定在过去一年中下降的大宗商品价格。但是,任何新一轮经济危机或信贷危机的蔓延都有可能导致美元走强,从而打压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

    再其次,最近通胀将是暂时的,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很小,但任何结构性通货膨胀成为嵌入性通货膨胀的迹象都会使得各国中央银行感到头疼,可能不得不提高利率。然而,即使是轻微的利率上扬也可能会影响全球石油需求和国际油价。

    这些由于全球经济调整带来的石油价格风险已经衰减。虽然20国集团以及各国央行在危机发生的最初几个月采取的措施值得称赞,但在最近几个月里各国步调不一致,而是实行独立的干预政策。无论是日本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贸易政策,还是欧盟的财政措施,都缺乏协调性,这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脱轨。世界经济复苏新增阻力将来自就业减少,这是因为各国措施不得力导致劳动力市场难以改善。但是,不正视失业问题意味着社会压力在未来一年增大,从而使得各国政府进行国际协调更加困难。

    重返世界能源舞台中央

    在中东,石油生产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挑战,在其他地方发生经济转折时亦会遇到。虽然这些国家继续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获得大量收入,但也已经制定了延伸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链以获取更大价值的发展战略。

    对于石油工业本身来说,开发石油资源需要应用新技术,开发和经营成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难以下降,而钻井和回收成本将随时间而增加,因此要维持石油工业的发展就需要较高的边际石油价格。8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足以维持目前的大部分常规和非常规石油项目的发展。非欧佩克的发展中国家在深水和边远地区开采石油成本会有所增加,这将加剧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由于全球石油工业主导转向资源国,假以时日,中东产油国将返回中心舞台。截至2009年底,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54%。

    从中期来看,充足的剩余产能集中在海湾国家,这将增大欧佩克在全球原油议题上的话语权。2011年,欧佩克天然气液体、非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和非常规油气生产的强劲增长意味着对欧佩克的原油需求将略有变化。

    欧佩克需要时刻准备应对即将出现的其他替代资源减少而对欧佩克石油资源需求回升的情况。欧佩克石油生产剩余能力为500万~600万桶/天,只要石油在整体能源结构中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欧佩克重返世界能源舞台中央也许还要几年,但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伊拉克计划将石油产量提高至1000万桶/天以上,这一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但毋庸置疑,伊拉克实现这一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伊拉克政局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这将不可避免地对其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伊拉克政府对于石油工业发展持坚定的支持态度,无疑将会极大推进石油工业的恢复性增长。

    伊拉克南部的四大合资企业建设正在稳步进行,这将为伊拉克到2011年新增石油产量40万桶/天,从而使得总生产能力接近300万桶/天。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的势头将会在2012年和2013年得以延续,这是因为跨国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合资工程将提供大量新增生产能力。欧佩克和伊拉克将选择如何协调市场供应是一个问题,但很少有人质疑伊拉克历经数年的战争、制裁和外国占领之后拥有重建基础设施和机构能力的权利。

    对于中东产油国来说,石油供应看起来很健康,但其国内不断上升的石油需求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海湾国家的石油需求以平均每年7%~8%的速度,这主要是由于包括交通运输燃料油、工业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在内的综合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和在发电和海水淡化过程中越来越普遍地使用原油和燃料油。随着该地区对天然气的使用限制越来越多和对电力的需求迅速上升,其国内能源政策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转变。

    中东产油国的国内石油需求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季节性很强,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各国石油需求迅猛增加。目前,中东产油国还有剩余生产能力意味着其需求模式的弊端并不是那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紧张将使国内需求的增长及其季节性特征更为突出。

    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东产油国可供出口的石油将会受到挤压。

    寻求发展之路

    在金融危机后,中东产油国一直在寻求推动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途径。他们立足自身优势,着眼未来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

    首先,各产油国政府在过去15年来成功的基础上,沿碳烃产业链寻求更大的经济价值,投资下游产业,参与全球竞争,以满足区域和国际需求。中东地区的化肥、钢材、铝及磷酸盐工业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下一阶段,这些国家应开发工业品生产技术,建设相应的生产基地,同时创造就业机会。

    其次,加强区域内天然气的开发和跨国天然气贸易,促进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鉴于页岩气开发前景不明朗,使得国际天然气市场极不确定,中东天然气生产国密切关注距离较近的新兴市场。由于中东地区天然气定价更现实,中东产油国依靠天然气储量更直接地促进非石油私营部门的扩大发展,同时维护石油出口。

    再其次,统计数据可靠、决策透明化和开展国际对话,已经成为欧佩克经历了50年风雨之后的做事准则。这也应该被各个产油国更广泛采用。因为经济实力增强,海湾地区的石油生产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和政治论坛,并畅所欲言,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展示形象和实力,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从而推动外国直接投资,同时扩大区域合作和贸易。

    中东石油生产国及其国家石油公司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技术经验和政治意愿成为全球石油工业的领导者。然而,在目前宏观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全球石化工业面临着比10年前更大的挑战。海湾地区的石油决策者需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惊人的天然资源禀赋和有经验的决策队伍。只有这样,中东产油国才能带领全球石油工业度过这一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