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文化论坛”引发的思考

www.chinaoilonline.com  2011-01-05 00:00:00

    石油工业,不仅为共和国找到并奉献了经济的血液――油气资源,也为民族精神增添了瑰宝――石油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柴达木精神等共同构成了石油文化的灵魂。2010年11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二届中国石油文化论坛群贤荟萃,智者云集,共同探索与研究石油院校传承石油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此《石油院校》创刊之际,我们选取石油文化传承这一话题,目的就是希望石油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光大。

  石油,一部书写传奇的史书,一个英才辈出的摇篮,一片积淀文化的土壤……

  这里是北京昌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园。一个多月前,曾经在这里举办的中国石油文化论坛仍然在人们的热议中。论坛提出的“传承石油文化,培育石油英才”的命题深深触动了校园学子,也在石油企业内波声回荡。

  石油文化传承的话题,是一个小中见大的时代课题,也是一个由远及近的历史命题。作为培育石油英才的摇篮,石油院校是传承石油文化的阵地。正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蒋庆哲所言:“石油院校不仅要在培养石油精英人才、开展石油科技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要在传承弘扬石油文化、石油精神上有所作为。”

  石油文化:精神传家宝 激励石油人

  石油文化凝聚着石油人的奋斗史,蕴含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承载着共和国每一步的进步史。当年,在国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时候,“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拼搏誓言激励着那一代人不屈奋斗、为国争光。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形成不朽的文化。纵观中华民族史,石油文化是从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萃取出的,并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奋斗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这些,是几代石油人孕育铸就的中国石油文化的魂之所在,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大庆石油会战催生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内涵的石油文化,后继的油田开发建设为石油文化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塔里木沙漠深处,石油工人喊出“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豪言壮语;在玉门油田,“老君庙精神”重新焕发时代的青春;在辽河无尽的芦苇荡碧波中,“家文化”无声地温暖着每一位员工……

  石油工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离不开石油文化的精神支撑。创业初期,石油工业以文化为激励,砥砺前行;发展壮大期,石油工业以文化为动力,扬鞭奋起;改革转型期,石油工业以文化为引领,激流勇进。

  时代变化,岁月更迭,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和灵魂,石油工业要发展壮大,就要对石油文化倾力传承。

  石油院校:文化新阵地 传承石油魂

  我们如何传承石油文化?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石油文化融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在管道建设中,石油文化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在炼油销售过程中,石油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微笑中;在海外,石油文化融入到每一次无私的奉献中……石油院校培养了一批奉献石油的人,他们是石油文化最生动、最形象的符号。

  当校园的林荫路上飘起《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旋律,当开学教育第一课上听到关于石油精神的阐释,当暑假时打好背包奔赴油田进行社会实践……石油院校里独特的“油味儿”,让身处其中的学子心中升腾出“我是石油人”的豪情。

  石油文化熏陶着石油学子,造就了石油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勘探油气,开采人生”的箴言被一代代石油前辈实践,并吸引着新一代石油人投身其中。而一代代学子走进石油企业,又将以石油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带进企业。正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兼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关晓红所说的那样:“石油院校与石油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文化血脉相承。学校今天的发展,就是石油企业明天的持续发展。”

  在石油文化与校园文化交织交融的石油院校,踏进校门,便是半个石油人。正如赞颂石油工人的一首歌所唱的那样:“走进石油门,拥有了奉献的心。苦在离家走四方,乐在油田井成林……久当石油人,扎稳了做人的根。常以青春换成功,常把黄昏当早晨……”

  石油文化润物无声,石油精神传于无形。在浓厚石油特色的校园文化中,一代代石油学子受之熏陶,感之力量,在学成后投身我国石油工业的建设事业中,或成为前进的精神旗帜,或成为领军的技术先锋,或成为坚固的中坚力量,或成为默默奉献的一颗螺丝钉……

  “中国石油文化论坛”给人们带来的是无限深远的遐想。石油文化传承着什么?它传承着石油的历史、现在、以至未来,它传承的是精神的力量和使命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