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东黄复线分输成功 管道占压亟待根治
长期违章占压原油管道的山东华泰集团“垃圾山”失火,导致东黄原油管线受损渗油,输油被迫停止,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及时采用东黄复线分输工艺,启用备用设备。
3月15日2时许,地处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的一座约70万立方米的“垃圾山”突然失火,“垃圾山”下长期被违章占压的东营至黄岛原油管道受损,发生管道渗油现象,输油被迫停止,造成齐鲁石化原油供应中断。16日11时32分,大火被扑灭,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用东黄复线分输工艺,调试并启用备用设施,及时恢复齐鲁石化原油供应。
火灾发生后,当地及油区消防力量立即进行现场扑救。潍坊输油处派员赶赴现场,密切监视地下原油管线动态。由于灭火力量有限,一天一夜的6轮灭火攻势仍未有效控制火势。16日9时许,山东省消防总队赶到现场,集中12辆大功率泡沫消防车和一辆消防坦克发起灭火总攻。11时32分,大火被成功扑灭,无人员伤亡。
据悉,东黄原油管线始建于1973年,1985年停输封存。1998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后,停输13年的东黄管线被纳入东部管网改造而重新启用。由于停输多年和原始的沥青防腐工艺,该管线腐蚀老化严重。近5年来,该公司对该管线投资1200多万元,对重要穿跨越管段和腐蚀严重管段进行大修及安全整治,却无法对其中长期被“垃圾山”违章占压的这段管段实施检测和大修。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次失火的“垃圾山”是紧邻东黄管线的山东华泰集团工业垃圾场,用于填埋造纸产生的强酸强碱废料、其他化工废料及部分生活垃圾。早年,这里是一个废弃的窑坑,东黄管线自此东西向敷设通过。1989年,华泰集团前身——东营市造纸厂建厂时,将东黄老线、东黄复线圈入厂区。经多方交涉,潍坊输油处(当时称胜利输油公司)与厂方代表李建华(现任华泰集团公司董事长)签订责任协议,协议遵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先建与后建”的有关原则条款,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此后,潍坊输油处多次发现华泰公司向窑坑倾倒工业垃圾和化工废料,违章占压东黄管线的面积不断扩大,随即与其进行交涉。该公司承诺不再倾倒填埋垃圾并遵守前期协议,但多年来从未信守承诺,继续倾倒填埋工业垃圾和废料,使此地从“坑”变成了“山”。这座大山重重压在管线身上,其所含的腐蚀性较强的有害物质和气体也长期侵蚀着管道的肌体,埋下了事故隐患。潍坊输油处在多次制止无效的情况下,向当地政府安监局、公安局等部门送达违章占压管道有关文件并收据了备案书。
据多名被采访对象叙述,火灾前半夜还下了一场雨,可排除人为纵火,推测是垃圾挥发的沼气发生自燃。据业内管道专家分析,管线已建设37年,长年被腐蚀物质占压,管线强度弱化疲劳,再加上“垃圾山”逐年加重夯实,造成管道上实下虚,产生位移和变形。火灾发生后,7000立方米土方的填压,数百吨消防用水、泡沫的投入,使“垃圾山”形成物理沉降,加上数十辆消防车、推土机的碾压,使腐蚀严重的高压运行管线出现油气渗漏,不仅加大了火灾扑救难度,而且使齐鲁石化原油供应中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业内管道专家提醒,目前在潍坊输油处所辖的原油管道上,仍存在1000多处违章占压,一旦发生不测,次生灾害比打孔盗油造成的后果还要严重。专家呼吁加大整治力度,并从立法的角度给予根治。
据悉,管道储运分公司已制定并实施抢险方案,拟采取定向钻穿越方式,重新敷设580米管道,取代被压在“垃圾山”下的管线,预计在半个月之内完工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