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渤海湾
渤海湾畔冀东油田的冷,更多体现在风的力量上。这里的风与内陆的中原油田不一样,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尤其是海边的风。
中原油田钻井二公司冀东70118钻井队位于填海而建的5号人工岛。在去5号人工岛的路上,我看到一排长长的管线在路旁延伸,有一个管子正在大量排放从海里抽出的泥沙,准备填海用。听井队的人说,我所见这一片目前还是海水的区域,将来都要填平,成为5号人工岛的一部分。
5号岛上密集排布的抽油机堪称壮观,似在用无声的语言展示南堡这一带丰富的石油资源。沿着有些颠簸的沙土路来到紧邻大海的70118钻井队井场,钻机的绞车已运回中原修理了。该队大部分员工已回中原过年了。待绞车修好后,过了农历正月十五,大家陆续回来,到一公里外的另一个井场施工。井队有5名员工在这里留守,看护钻机和营房。
站在井场细细的沙子上,感受寒冷的海风,我与70118钻井队平台副经理李建强聊起来。他告诉我,我们站所在的地方,原来是8米深的浅海,填海后成了现在的样子。这支曾成功打出大陆科探1井的“小虎队”,虽然为沙特市场输送不少人才,如今的井队已不是原班人马,但“小虎队”的威风与士气丝毫不减。
如今,该队员工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他们在大陆科探1井施工时,是在东海。那时,大海给了他们广阔的胸襟。如今,来到渤海湾打井,大海又给他们海一般的浪漫情怀。岛上没有人家,方圆十公里一棵树也见不到。为增添绿色,他们就托送菜的人送点绿色植物。于是,到了夏天,营房门口就有了姹紫嫣红的花朵,就有了快爬到房顶的青藤。这时候不少员工干脆脱下厚重的工鞋,光着脚丫儿在上面踩一踩,体验沙子的细腻。如今,宿舍门口的石榴虽然没能挨过寒冷的冬天,但他们相信,到了春天,井场旁边肯定又是一片美丽的世界。
李建强告诉我,在冀东5年,从1号人工岛到5号人工岛,70118钻井队总是与这片蔚蓝的大海相伴。夏天的时候,站在钻台上干活,清凉的海风吹过,驱走了炎热,使员工的干劲如天气般火热。春天和秋天风把沙子扬起,严重时站在钻台上连地面都看不清楚,脖子、耳朵全是沙。冬天最明显的特点是冷。冷到什么程度?李建强对我描述了几个细节:起下钻时,戴着手套把钻杆推到位,手套竟能黏在钻杆上;穿两套毛衣和两套棉袄在钻台上站着,很快就被风吹透了;有些活儿必须迎着海风干,他们就用一张张年轻的脸,迎接那刀割一样的海风。
他们一直觉得幸运的是,没有在2号岛、3号岛、4号岛施工,那是海中的岛屿,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都需要靠船运进去。炊事班要备很多方便面,有时候海上起浪,船进不去,得靠这些支撑。
去年冀东的冬天遭遇50年未遇的严寒。天气太冷,钻机转着转着就冻住了,员工施工时觉得脸像是处在冰窖中一样。该井队平台经理任海军赶紧给大家买来面罩和围脖。更令他们感到温暖的是,南堡2-82井取得了成功。该井试气时,火焰高达3米。当照相机对着火焰不停闪烁时,他们心里也涌起自豪之情。
离开70118钻井队后,车子沿海边行驶,我看到有几只海鸥落在冰面上,有一种动人的美丽。我在心里祝福70118钻井队,祝福他们在新年里在大海边创造比浪花还美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