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发展折射中国沿海石化产业“生态之路”
2010年3月3日,数台打桩机在广西北海铁山港石化工业园区内开始作业。这个被冠以“北海头号工程”的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工程项目,正式全面进入地下管网和装机、设备机组等土建工程建设阶段。
随着中石化北海异地改造项目建设进度的加快,位于北海市主城西区老的炼油厂即将于今年4月1日正式全面停产,一场石化产业革命开始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掀起高潮。
“在广西北部湾布局石化产业,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湾必将成为中国西部的能源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主任陈武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把临近沿海的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物流也列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中统筹考虑。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广西沿海石油化工将有可能成为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
广西沿海将成为中国石化产业新的基地,一大批石化项目落户北部湾,不禁让人担心:中国最后一片净海是否能守住“清白之身”?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受访人士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他们指出,虽然大部分是重化工项目,但是作为新建项目具有“后发”的优势,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一样,如果在项目建设前期加强规划,充分发挥“后发”技术优势,吸收各方先进科技成果,结合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就能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越是作为后发展地区,越是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钦州市副市长高朴说,虽然重化工业项目投资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拉动效益大,但是钦州市仍坚持以社会综合效益为指标,严格制订重化工业项目入园标准,不单纯以投资为标准,严格环评、安评、用地等指标。
“人们对沿海的石化产业都很关心,主要是担心石化产业会给大海带来污染。美国在休斯顿海湾布局大量的炼油厂,但休斯顿海湾风景依然很美。石化产业的污染问题不在于布局在什么地方,而在于采用什么工艺。北部湾的石化项目,可以成为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环保标杆。”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张建国说。
在钦州港区中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厂区内,记者没有看到以往炼油项目的烟囱林立、灰霾密布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洁有序的厂房和设备,空气中也没有弥散着刺鼻的气味。
张建国说:“因为是新建的炼油工程,我们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引入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理念,选择了清洁的生产模式,把保护环境放在了首位。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的污水排放可以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曾担任大庆炼油厂厂长的张建国说,老的工业基地因为修建的时间很早,一些设备和技术已经落伍,即使维修和改造,也不可能达到新建工程的环保水平。“因为技术先进,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小,我现在每天都在厂区上班,每天同样能呼吸到干净清洁的空气。”
“北部湾石化产业能否成为环保标杆,实现重化工业从高污染向环境友好型‘华丽转身’,关键在于规划、设计的科学,以及各环节的严格监管。”广西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长喻泽斌教授说。
“有好的环保设施,却不舍得用,照样会造成污染。”喻泽斌说,企业的清洁生产很重要,环保部门对项目周边的水质、大气、海洋环境进行监测更重要,他建议广西环保部门加强环保工作的跨国合作,联合国际力量,对北部湾地区的工业排放进行监测,并实时公布检测结果,做到公开、透明。“毕竟北部湾不是广西的北部湾,而是世界的北部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