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篪: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远低于欧美 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明年运转

www.chinaoilonline.com  2010-03-08 00:00:00

    杨洁篪: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远低于欧美

  中新网2010年3月7日电 “我注意到国际上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中非关系的发展,总是拿中非能源合作来‘说事’。”,中国外长杨洁篪今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事实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只占非洲出口总量的13%,而欧洲和美国都占30%以上。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只占世界在非洲此类投资总额的1/16,美国和欧洲都比我们多得多。

  “我们支持世界上其他国家同非洲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但是他们也没有道理反对我们同非洲进行平等互利的合作。况且,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合作既包括资源国家,也包括非资源国家。”杨洁篪强调。

  杨洁篪说,中非合作现在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商讨中非合作的大事。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对非务实合作的八项措施,这些措施很多已经顺利完成了,一些是在做收尾工作,这次会议和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项措施使得中非合作上了一个崭新的大台阶。去年11月在沙姆沙伊赫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开幕式,阐述了中方对非合作的重要主张,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赞同。温总理宣布了中国对非合作新的八项举措。 

  杨洁篪介绍说,现在有关后续行动正在积极落实之中,比如说关于免债、免关税的行动已经顺利展开,“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已经正式启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也在启动当中。我们相信,各领域计划都会逐步得到落实,中非合作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杨洁篪指出,非洲是属于非洲人民的,非洲人民才是非洲的主人,其他人都是客人。我们应该尊重主人选择合作伙伴、选择朋友的意愿和自由。我认为,要做非洲人民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最基本的是多做实事、好事,少说空话。

  杨洁篪说,中方一方面同非洲国家人民进行合作,把他们潜在的资源、能源优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同非洲国家人民合作,共同修建铁路、公路、桥梁,改善他们的基础设施,为老百姓谋福利。

  杨洁篪说,最近,赞比亚总统班达说,“中国投资者对非洲经济发展的促进有目共睹,他们是真正帮助我们的人”。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先生说,“中国的投资和贷款带来了非洲所需要的东西”。

  “我想这些评价是公道的。”杨洁篪表示。

 

     杨洁篪: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 明年将运转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人民网北京2010年3月7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今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在回答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有关中俄关系的提问时,杨洁篪说,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支持彼此的立场,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持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杨洁篪表示,两国务实合作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去年双方签署了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协议,有关项目正在顺利地实施。今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明年将会正常运转。

  杨洁篪强调,我还要跟大家说一下的是,我们双方都非常重视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的合作,双方商定要推进一系列跨境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我想这是具有示范性意义的。

  杨洁篪说,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讲,现在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个成熟、稳定、健康,充满生气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认为这是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典范。

  杨洁篪介绍,今年中俄之间有不少的高层往来,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将同梅德韦杰夫总统、普京总理,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和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等俄罗斯方面的领导人分别进行多次会见、会晤。就近期来讲,今年3月下旬,习近平副主席将应普京总理的邀请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开幕式。我想以上的会晤、访问都将为我们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巨大的动力,我相信中俄关系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杨洁篪:就东海问题分歧 中方态度很积极

    人民网2010年03月07日讯

    2010年3月7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杨部长您好,我想问您的是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第一,中方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第二,对包括亚洲共同体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合作,中方有什么样的构想?第三,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两国仍然存在分歧,日本国内不少人认为因为中方的态度消极,使条约化谈判迟迟不能进行,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谢谢。

  杨洁篪:我认为中日关系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临着重要机遇,双方要共同努力来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我们要共同增加对中日关系的战略投入,要从双边、地区、全球三个层面来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同时,我们认为,双方在务实合作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想在这里强调,除了传统的领域之外,比如在能源环境、循环经济、高新科技方面,我们存在着新的、重要的机遇。

  这些是新兴的战略产业,这方面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同时,我们都位于亚洲,我们双方应该携手努力,为振兴亚洲作出共同贡献。

  关于亚太区域合作,我想指出,中方全面参与本地区区域合作的,而且是积极予以推动,我们提出了许多倡议和主张,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在这个地区的区域合作出现了一个多机制、多层次、多速度的发展趋势,中方认为,各方都应该采取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中方认为,各种机制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凡是有利于促进区域融合、政治互信、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任何倡议,我们都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来参与讨论。同时,我想指出,中方一直主张并且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方面起主导作用,我们支持他们的主导地位。

  当然,我们也欢迎其他各方对地区的一体化提出积极的建议,作出积极的努力,这也是中国自身的态度。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对于双方在东海问题上的分歧,中方一直主张通过磋商、谈判予以妥善解决,以维护中日的战略互惠关系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的态度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中日双方关于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这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值得珍惜。我认为双方都应该遵守中日关于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精神,并且要为切实落实这一原则共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