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束滨霞采油站加强班站建设的调查

www.chinaoilonline.com  2009-08-07 00:00:00

  束滨霞采油站是辽河油田公司第一座以人名命名的基层班站。这个站15名员工管理着15口油井。

  几年来,全站员工凝心聚力,探索创新,总结出的油井管理分类法等管理方法,使采油站年年超额完成油气生产任务,已累计生产原油16.39万吨,天然气2060万立方米。采油站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杯”劳动竞赛优胜班组奖和集团公司标杆采油站等多项荣誉称号。

  采油工的潜能,是油井上产的最大潜力

  今年年初,束滨霞采油站管理的15口油井普遍出现结蜡、含水上升速度加快等问题。针对这些“老毛病”,这个站实施了“油井分类管理法”,即把15口油井按照产量高低划分为A、B、C三类,落实油井分析挖潜制度,做到日录取、周对比、月分析,为每口井建立了跟踪档案、潜力分析和措施建议记录,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油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通过实施“油井分类管理法”,这个站油井生产时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油井自然递减率下降近5个百分点,实现了管理措施的最优化和油井生产时率的最大化。

  齐15-312井是一口补层投产的A类自喷井,初期日产油21吨,但压力和产量下降较快,经分析是油井结蜡严重造成。员工经过摸索、试验,采取了“两清一加一防”的复合式清蜡管理法,使该井产量一直保持在20吨以上。

  束滨霞采油站的采油工们为什么能摸索出如此好的管理方法?

  他们的回答是:“要管好油井,人人都要有过硬的本领。”

  为了提升员工技能,这个站实施了“技能学习互动法”,就是以小练兵答题卡、练兵车、导师带徒等形式为载体,深入开展全员“小练兵、大比武”活动。

  这个站将员工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复合型”,进行分类培训,并摸索出“基础理论自觉学、基本操作跟踪学、疑难问题讲解学、整体提高比武学”四种学习模式,激发员工潜能。

  束滨霞采油站目前已成为培养采油技术人才的摇篮。全国技术能手赵奇峰、辽河油田公司技术标兵丁奎敏等一批技术能手和技术尖子就出自这个站,还先后有23人次在作业区、采油厂和油田公司的技术比赛中获奖。

  管好井站设备,是油井最佳运行状态的前提

  采油站生产出的每吨油、每立方米气都要依靠油井高效运行。在束滨霞采油站,精细设备维护,规范设备管理,已成为一项日常的重点工作。

  这个站推行“设备维护精细法”,通过建立定人、定岗、定责的设备管理制度,按照设备管理千分制考核细则,每月组织一次“红旗设备”评比活动,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作为采油中转站,除了负责正常的油气生产、外输等工作外,还承担着区块注水的任务,所以配电、分离、外输、增注等各种设备一应俱全。为了提高设备运行质量,束滨霞和员工们总结出 “三账一卡一图”控制法,做到每口井一本经营管理账、每台设备一本成本消耗账、每人一本挖潜增效账,建立了管理质量跟踪卡和成本控制曲线图,使设备管理维护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重点、指标、责任以及流程明确清晰,从而做到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的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同时,这个站要求员工做到对设备机具“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懂原理,人人会使用操作、人人会维护保养、人人会故障排除。

  几年来,通过精细的设备维护,束滨霞采油站的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均达到100%,48台各类设备全部达到“红旗设备”标准。

  建设班站文化,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保证

  “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站以人为本,人以站为家”……走进束滨霞采油站,一条条标语格外醒目。站长束滨霞说,我们站这些年没有发生一次违章事故,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率极高,这得益于我们把这些制度升华成一种理念,形成了一种文化力。

  束滨霞采油站注重在管理中培育班站文化,形成了 “知道、更要做到”的行为理念,“为生存而学习、为发展而苦练”的学习理念,“注重细节,强化执行,追求本质安全”的安全理念。

  井站作为油田生产的最基本生产单元,井站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为此,这个站突出安全的责任管理,通过开展HSE重点工作提示、危害因素识别、安全亲情提示、人人做自己的安全员等活动,认真落实安全环保责任,时刻提醒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在日常工作中,这个站提倡“细节化”责任管理,制定了涵盖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每一项操作的员工HSE管理卡,使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危害因素等内容上墙可视,人人职责清、预案明、规程懂。

  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束滨霞采油站员工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这种本质安全的形成,促使束滨霞采油站年年实现安全、清洁生产无事故,并成为辽河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基层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