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并购迈向「中国梦」

www.chinaoilonline.com  2009-07-28 00:00:00

香港大公报728日讯  以海外石油大并购为信号,开启了中国「走出去时代」,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海外收购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企业普遍将投资目标锁定在了股权、自然资源,以及核心技术这三方面。海外大并购满路荆棘,却是「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在全球经济危机大风暴中,积蓄30年经济实力的中国,悄然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海外大并购行动。截至2008年底,我国三大石油企业海外业务已经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海外油气项目100多个。自去年底以来,中石油与中石化的重大海外收购项目共4个,涉及金额已逾160亿美元。笔者以为,以海外石油大并购为信号,中国开启了「走出去时代」,正以和平发展的姿态迈向「中国梦」。
  资本换资源
  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口号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不断升温,并购金额也不断刷新纪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资产迅速贬值,很多中资机构都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公司在全球石油资产重新配置中已占得先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张映红认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油气公司优胜劣汰,最耀眼的是国家石油公司成为弄潮者,而中国公司在国家石油公司中的表现又尤为突出。」资料显示,今年514日之前全球共有14项国家对国家的石油交易,涉及贷款换石油465亿美元,其中中国占450亿美元,日本为15亿美元。另有22BTG投资111亿美元,其中俄罗斯、中国、哥伦比亚,伊朗跨境收购96.6亿美元。2009年以来,中铝、五矿先后注资或收购澳洲两家矿业公司,中俄达成250亿美元「石油换贷款」协议。多家央企集体出海购买原油、铁矿石、铝、铅锌矿等大宗原材料。有媒体指出,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国企抄底世界大宗商品的浪潮正在形成,中国大并购正在「改变全球资源版图」。
  笔者以为, 「资本换资源」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一种模式。回顾西方第二现代化的发家史,无一不是伴随着铁血和掠夺,从大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到以鸦片战争敲开中国大门;从中日甲午海战威逼大清签订屈辱条约,到当今多次海湾战争……武力征服成为资本发家史的定律。但中国崛起确立了「资本换资源」的和平发展模式,与当年资本主义「以铁血掠资源」根本不同,树立起21 世纪大国崛起的新榜样。
  但是,也有媒体用「钱多人傻」四字形容中国大并购行动,值得关注。
  并购风险大
  凤凰卫视「海外收购路漫漫」节目200965日有这样一段话: 「缺钱的外国公司一来忽悠,中国公司就飘飘然。像是个穷人突然有机会到富人家里去做客,看着富人家里的高雅装饰和专业管家,于是穷人对富人说,我给你钱,你让我来参观学习。穷人付了多年累积的血汗钱作学费,得到来富人家做客的机会,却不可能成为富人家的主人。」有些西方媒体将中国海外大并购形容为「大款遇上大减价,毫无节制的来一场疯狂大血拚。或许这个时候人们应该记得巴菲特的那句名言,人们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人们贪婪的时候我恐惧。海外收购,绝不是一场见便宜就买的炒股游戏。」2008年,中国企业发现走出去的「抄底行动」并不乐观,85%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海外投资有影响,有40%的企业表示有重大影响,仅有7%的企业表示会增加海外投资。面对大拼购,社会上的指责和批评也多起来。
  笔者以为,指责和评批评并非没依据,人称中国海外投资有「三大败笔」:20079月,中国首个股票型QDII南方基金全球精选火爆发行,当天抢购一空。一年后,QDII 出现巨额亏损,10只基金没有一只净值超过1元。2007年底到2008年初,中国平安先后两次购入富通集团大笔股票,合计人民币238.38亿元,最终亏损超过157亿元。
  200812月,持有2000 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的中投公司在投资摩根士丹利和黑石集团上损失60 亿美元。「三大败笔」向我们昭示了海外大并购存在巨大风险。
  邓公有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在海外大并购中出现「噩梦」并不意外,日本已有教训。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膨胀,开始「购买美国」行动。三菱公司买下洛克菲勒大厦,索尼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日圆在美国展开了一场资本狂欢。
  噩梦随之而来,狂买的美国资产多是「夕阳产业」,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历了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
  但中国情况不同,一方面,对「噩梦」已有认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官员以及成思危和樊纲等知名学者均指出,我国外汇不放开、贷款银行缺乏、政策促进不升级、文化排斥不融通,中国企业还不能大规模「走出去」。政界学界对「走出去」瓶颈也非常重视。另一方面,对「美梦」必须抓住机遇。中石油总裁蒋洁敏表示,「一些全球资源公司的低股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中国石油报》曾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公司将通过低息贷款以及其它如直接注资等方式受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陈强认为 「中国在资源话语权上一直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包括我国拥有高达70%的稀土,但却没有定价权」。「没有资源,话语权自然也无从谈起。至少在短期内还很困难,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方向没有错」。
  噩梦加美梦
  笔者以为,噩梦也好,美梦也罢,中国都是要做的。很多国家都把海外收购看成是国家战略转移和资源保障的重要手段。美国凭借其强势的世界霸主地位整合欧佩克的石油输出,保障了本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中国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海外收购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企业普遍将投资目标锁定在了股权、自然资源,以及核心技术这三方面。海外大并购满路荆棘,却是「中国梦」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