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把脉问诊“唤醒”长停井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3-10-19 10:42:47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日前,“休息”了2年的侧真191井被技术人员实施工艺措施后,日产油稳定在6吨左右,累计增油630吨。

江苏油田作为一个开采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保持稳产是个具有挑战的工作。

近年来,该油田坚定老区不老、老井不老的理念,立足现有资源精查细找,除了寻找新突破外,还把目光聚集到长停井身上,多措并举让现有“休眠井”实现再利用。2022年至今,已经治理113口长停井,累计增油1.8万吨。

查现状,摸潜力

随着油田水驱开发状况愈加复杂、综合含水率不断上升、井筒故障日益增多,长期关停的油井逐年增加。一般来说,连续停产超过3个月的井被称为长停井。

江苏油田现有近600口长停井,既是包袱,又是潜力。尽管长停井在关井前开发效果较差,但仍有潜力可挖。

为保障老区稳产,该油田在长停井挖潜上下功夫,油田采油厂科研人员组织精干力量,按片区成立攻关小组,全面开展挖潜分析工作。分批次对其进行滚动复查。将低液低产低效停关的井层、高含水低产低效停关的井层、套管损坏停关的井层进行分类,不放弃每一口长停井的潜力。如果措施成功,再将其成功经验应用于同类型井中。

地质人员边研究、边实施、边调整,2022年,停产20年的张1井通过注气,含水率从90%降为50%,初期增油2吨。地质人员复制其成功经验,将周边同类型的16口井逐一“唤醒”。

转认识,激活力

“唤醒”长停井,细化油藏研究是基础。江苏油田以不同油藏开发矛盾为抓手,将长停井治理与油藏综合治理紧密结合。

2021年,黄59-5井因套管损坏需要“治疗”,地质人员开展效益评价后,得出“治疗”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一致意见,遂将井关停。停井前,日产油量仅为0.6吨。

近几年,重点层系的挖潜越发艰难,科研人员坚持“在牙缝中找肉”,将目光重新转移到了三垛组。地质人员坚定不移对该井三垛组四性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对比各小层电性参数、对突变区域开展微构造刻画、分区域分层系建立电性-含油性图版后,突破产状固有认识,重新界定油层电性标准。调层复产后,该井初期日增油达9吨,验证了地质人员重新制定四性关系标准的正确性。

“黄59-5井的成功,改变了我们对储层的认识,打开了一扇油藏之门。”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副主任师邹斌说。

它的成功经验,也为整个黄珏老区三垛组的挖潜带来新的启示,在接下来一年内,9口类似措施井先后焕发青春,累计增油超4000吨,让“冬眠层”成为效益开发的重要力量。

精“把脉”,挖效益

长停井治理不是“就病治病”,而是对油藏和区块进行“全身调理”。

根据不同类型的长停井,地质人员一一梳理出分类治井思路。他们纵向分析油层动用潜力,查看是否能实施卡水、调层提高产能;横向分析流场分布,判断是否有剩余油再富集潜力。他们还从工艺技术适用性角度评价潜力,剖析能否应用新技术手段解放油层、提高产能。

在王龙庄阜四段,有16口井基本处于“冬眠状态”,背后的原因也大致相同――稠油区块产能低,油井大部分处于高含水状态。

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开展二氧化碳吞吐先导实验,利用二氧化碳萃取的特质,将二氧化碳溶于稠油,有效改善稠油井低产低效的生产现状。“我们不仅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还让附近油井的含水量大幅下降。”该所油藏主任师李祥珠介绍。此举在将稠油油藏的难动用储量变为优质储量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一箭双雕”将废气变成了宝贝。

找油无禁区,认识无止境。如今,江苏油田把长停井恢复与低产低效区块治理有机结合,统筹部署,持续做好长停井常态化治理工作,确保长停井枯木逢春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