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来了,‘旱码头’活了”
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有陇上“旱码头”之称,西南管道公司武山站在这里扎根,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认可。
“石油人来了,‘旱码头’活了。”10月24日,辛农村村民李玉茂数着利用大棚种蔬菜赚来的4000多元,乐得合不拢嘴。“要不是武山站今年修通村里通往镇子的路,肯定卖不上这么好的价钱。”李玉茂喊着老伴,将刚摘来的2框新鲜西红柿装上三轮车,准备送给武山站员工。
一条路,加快了辛农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奔小康的建设步伐。“以前通往镇子的是土路,最多能通过一辆架子车。”李玉茂告诉记者,“遇上雨天,路面更是泥泞不堪,由于交通原因,村里的菜总比其他村子少卖钱。”
2012年,武山站在距辛农村3公里的地方开建。建站以来,武山站积极参与武山县政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管道伴行路建设中,详细了解沿线人口分布,使道路经过更多的村落和农田,为老百姓日常出行和农业生产带来方便。
据了解,武山站已在温泉乡柏家山至廖家庄建成伴行路16公里,受益人口过千,后续的伴行路建设正在筹划之中。“站里时时不忘村里的百姓,村里的百姓忙完农活也不忘到管道周边走走。”武山站副站长刘陇说。
今年,在武山站青年员工的帮助下,村里蔬菜销售走上了“互联网+”网络销售模式。“旱路不通走水路。”李玉茂说,“网络销售很实用,与石油人结缘后,地里的菜再也没有因为缺少买家而腐烂过。”
在当地百姓康世友和冯莲子看来,石油人不仅可以帮助村民致富,而且是农村空巢老人的依靠。“逢年过节,站里总会给我带慰问品。”康世友说,“条件允许时,站里还会把我接去一起吃团圆饭。”
为了和石油人朝夕相处,冯莲子主动请缨担任兰成渝管道冯山布控点值守员。今年秋收时,一名村民企图在管道周边焚烧玉米秆,冯莲子拼命阻止,两人发生了争执,冯莲子住进了医院。“冯莲子工作很尽心,为了管道,她可以付出一切。”这个站员工方一凡告诉记者,冯莲子让人感动,站里集中学习过她忘我的敬业精神。
“武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还有许多留守儿童没见过电脑长啥样。”刘陇说,“站里已经筹备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的相关事项。”
“企业立足地方,离不开老百姓。”这个站党支部书记鱼水平直言,武山站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信念坚定、永不改变。